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why?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0:58:10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当按一级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25,当按二级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4。why?

首先,在屈服强度以下的范围内,是弹性变形,钢材没有受到破坏,所以屈服强度是划分钢材等级的标准,所以为了安全方面的考虑,必须要求实测的屈服强度必须大于标准强度。

其次,钢筋屈服以后,产生塑性变形,直至达到断裂,这个屈服点到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区间,一方面抗拉力减去屈服时的力的空间,可以提高安全系数。另一方面这个区间也起着抗震延性的作用,因为从进入屈服达到断裂的区段(塑性变形区间)越大,则钢筋的塑性耗能能力就越强,因此能更好的发挥钢材的塑性变形"耗能能力",把外加的力都耗去了大半,就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所以从上面的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的考虑。如果设标准屈服强度为B,设抗拉强度为定值Q,实际屈服强度为W。那么,第一,从钢材的能承受力的安全来说,当然屈服强度越大越好,所以必须W>B,但从抗震性来说,当然是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间的间距越大越好,即W<Q,而且越大越好。但是条件一B,Q为定值;条件二,B<W<Q;条件三 ,Q--W的区间(塑性变形区间)越大越好。从这三方面你可以看出:

如果W / B=<1.25与W / B=<1.40比较的话,当然是W / B=<1.25的所产生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区间Q--W的值更大,则钢筋的塑性耗能能力就越强,因此能更好的发挥钢材的塑性变形耗能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所以抗震延性越好。当然这个1.25和1.4的得出,是根据优化组合后得出的数据.

我不是搞这个的,言语不简洁,可能跟我的理解还不那么正确有关,或许这样理解是错误的.但我所想的就这么多了.

首先,在屈服强度以下的范围内,是弹性变形,钢材没有受到破坏,所以屈服强度是划分钢材等级的标准,所以为了安全方面的考虑,必须要求实测的屈服强度必须大于标准强度。

其次,钢筋屈服以后,产生塑性变形,直至达到断裂,这个屈服点到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区间,一方面抗拉力减去屈服时的力的空间,可以提高安全系数。另一方面这个区间也起着抗震延性的作用,因为从进入屈服达到断裂的区段(塑性变形区间)越大,则钢筋的塑性耗能能力就越强,因此能更好的发挥钢材的塑性变形"耗能能力",把外加的力都耗去了大半,就提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