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几个成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50:28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盈若冲,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直若屈,大成若缺。

大智若愚:才智出众的人表面看来好像愚笨,不炫耀自己。
大巧若拙:指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大音希声: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
大象无形: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
大盈若冲:最充盈的东西,好象是空的一样
大辩若讷: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大方无隅:最方正的东西是没有棱角的
大直若屈: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亦作“大直若诎”。
大成若缺:成大事业的人表面上看缺乏能力.

均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表达的都是"说明越是无为的东西越是有作为"的道理.

大智若愚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大巧若拙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大音希声 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
大辩若讷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其他成语都是这样子解释的 你可以举一反三

1.大智若愚 dà zhì ruò yú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2.大巧若拙 dà qiǎo ruò zhuō 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3.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解释为:最大的乐声反而听起来无声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行迹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质真若渝⑤。大方无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⑦。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