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忙介绍一下钱塘江海塘的直立式和斜坡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1:39:24

钱塘江北岸正当钱塘潮的巨大冲激,其中海宁涌潮高达3米左右,流速高达每秒12米,对海塘的冲击力可达每平方米7吨,破坏力惊人。为制止潮流侵袭,历史上曾采用过多种海塘形制,然而最终以砌石工见长。

至迟北宋景祜时(1034~1038)在钱塘江口开始陆续修建石塘。此前,竹笼海塘屡被冲毁,“工部郎中张夏出使,因置捍江兵五指挥,专采石修塘,随损随治,众赖以安”①。置捍江兵修筑海塘,每一指挥领兵400人,以军事化的方式组织石材采集和施工,以保障工程质量。至此海塘建设和管理具有准军事性质。

南宋时钱塘江口石塘石工逐渐增多。乾道九年(1173)、淳熙元年(1174)屡兴大工,钱塘江海塘的砌石塘工已经具有一定规模②。明清时期钱塘江海塘砌石塘工逐渐成为主流塘工形式。长江口海塘自明代开始系统兴建。土石塘工并用,常有土塘常修常溃的情况,既有维修的不便,也有管理的困难。清雍正五年(1727),雍正帝以为“东南财富之区,灌溉田亩,保聚室庐全赖海塘捍卫,朕思海潮冲激,风涛旋转难定”,他反对松江一带海塘土石塘工兼用,“土塘历年经久,未免可虞,不若一概尽修石塘,为一劳永逸之计”③。七年(1729)松江一线海塘全部改为石塘。据《清会典事例》记载工部规范:“松江一带海塘,平铺实砌,每丈用条石六十七丈,长大桩木百根,石块六面凿齐,合缝平稳;用杨桃藤、糯米为汁和灰抿缝。”④塘体虽较浙西钱塘江海塘小,但是环长江口从此形成了系统且形制规范的砌石海塘工程。

在钱塘江西岸海盐—海宁一线经过明清两代数百年的经营,经过了无数次惨重的垮塘,终于在基础工程结构和施工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诞生了以鱼鳞大石塘为主体的重力型海塘工程体系。砌石海塘除了自身结构整体性外,还有许多当时难以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如重力塘体与粉沙软基结合部的结构问题,用于基础处理的深桩和护塘木桩在施工过程中基础液化问题,由于基础渗漏而产生的海塘背水面的排水问题。正是这些工程难题的一一克服,才创造了完备的大型海塘工程,这种融主体工程、基础工程、消能防冲工程和排水工程为一体,称之“鱼鳞大石塘”,是中国海塘工程的典型,在古代土木工程技术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直立海塘

直立海塘是类似挡土墙的海塘,迎水面大石直立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