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写作背景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6:25:21

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上元二年春,759年)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时所写。这首诗就反映饱经战患流离之苦的杜甫获得安稳后的喜悦心情和渴望安宁的情怀。

  1. 写作背景:

           《春夜喜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2. 原文: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