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别称 有那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2:01:04
瑾 瑜 璋 珪
除了这些还有那些

璇,美玉也。玉是大名,璇是玉的别称
一、玉字溯源
玉在《说文》中形“王”(@②为“王”),释曰:“象三玉连其贯也。”殷墟甲骨文卜辞中玉作“丰( 《乙》二四四)或
附图{图}
(《乙》二三二七)”,为了弄清“丰”是否确如《说文》所释,我们有必要先看看另一个字:“礼”。 “礼”字原文作“@③”,卜辞,今文多作“fēng@④”,从珏,从@⑤(即从鼓),此字为会意字,表 现古人在鼓乐声中以玉来祭享天地鬼神之状。王国维在《释礼》中说:“案殷墟卜辞有fēng@④字,其文 曰‘癸未卜贞@⑥fēng@④(《殷虚书契后编》卷下第八页),古“@⑦”“珏”字同,卜辞“@⑧”作 “丰、
附图{图}
@⑨、”三体,则fēng@④即fēng@④矣。又有“
附图{图}
”字……此诸字皆象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礼以玉,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⑩,若fēng@④。”《 说文·玉部》也说“珏,二玉相合为珏”,则“王”似非“三玉连其贯”,而是指“一玉”,是一个具体器物 的名称。卜辞中多有“三玉、五玉”的记载,如:
“庚午贞……于帝五玉……在祖乙宗卜(《粹》一二)
癸酉贞帝五玉……其牢(《后》上二六、一五)
…其鼎用三玉犬羊(《佚》七八三)”
这些记录均可证明“王”应是具体的器物。卜辞玉字作为象形文字,其造型必以客观存在的玉质器物形体 作为根据,而与卜辞同时期出土的各种类型玉器中,唯有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出土的玉柄形器的形制与玉字字 形相类似,并且玉柄形器作为礼器,也与“古人行礼以玉”相吻合。卜辞玉字作为象形文字,追根溯源,很可 能就是渊源于二里头文化的玉柄形器,是一枚刻着数节的玉棒的象形,“↓则是玉棒顶端的缨饰。由此而看, 祭祀中的“三玉、五玉”当指三枚、五枚玉柄形器,也就是说,玉字初文是玉柄形器的专称,只是到了周代金 文当中,才发现玉字逐渐冠于其它玉质器名之上,成为这种矿物的专称。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玉的解释是:“矿物,硬玉和软玉的统称。”按照地质学界、珠宝界的现代地质学 理论,玉分为硬玉、软玉,硬玉专指翡翠,软玉则指由透闪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玉,在中国主要指新疆玉;同 时,地质学界将硬玉、软玉统称为真玉,而不属于这两类的玉石则称为假玉。中国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