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归因理论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有什么启发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3:16:27
凯利归因理论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有什么启发意义

“凯利在1973年提出,可以使用3种不同的解释说明行为的原因:①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行动者;②归因于行动者的对手;③归因于行为产生的环境。”
以教授甲批评学生乙一事为例,我们既可归因于学生乙,如果学生乙懒惰;也可归因于教授甲,如教授甲是个爱批评人的人;又可归因于环境,如环境使教授甲误解了学生乙,这3个原因都是可能的,问题在于要找出一个真正的原因。
生活中人是不断的观察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并对其作出分析解释(归因)的,归因的正误左右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若对世界做不出解释或解释错误偏执,人的心理状态将难以健康,心理障碍渐渐出现

(一)凯利的归因模型

如果一名员工完成目前工作的水平,与其他类似的工作相同,即低区分性,而在这项工作中其他员工的水平总是和他的水平十分不同(或低工高),即低一致性,并且他的这一工作绩效无论何时都是稳定的,即高一贯性,则他的管理者或其他任何人在判断他的工作时,都会认为他自己对这一绩效负有主要责任(内部归因)。

归因理论提出了人人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解释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规律,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对行为的归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规律的影响。管理者要认识到员工是根据他们对事物的主观知觉而不仅仅是客观现实作出反应的。员工对于薪水、上级的评价、工作满意度、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和成就等方面的知觉与归因正确与否,对于其潜力的发挥和组织的良好运作是有重要影响的;同时,管理者在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解释时也应该尽量避免归因中的偏见和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