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法能分多少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5:42:37

中国书法字体变更历史及特点简介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从字体的角度看,可分为五种:
[1]篆书(大篆、小篆) ,相传始于先秦时期;
[2]隶书,相传始于秦未;
[3]楷书,相传始于汉末;
[4]行书,相传始于汉未;
[5]草书(章草、今草),相传始于汉初。

***由此可知,草书比楷书更早产生,这大概也是不为人们所知的情况。

上述情况,系属一家之言。

***“陈福猛法律博客”博主陈福猛认为:从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

来看,书法家们已经做了的和正在做的无非是追求文字的“简

化”和“美化”

1、篆书:先有大篆后有小篆。

[1]“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2]“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

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

[3]“石鼓文”或“籀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

风格典丽峻奇。

上述的甲骨、金文、籀文,秦代称之为大篆,后人也称之为

“故”。此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废除六国异

体,统一文字,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文字,后人称之为"小

篆"(其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2、隶书: 此种字体,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

改"连笔"为"断笔"。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

撇、捺等点画被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3、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

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

规矩整齐。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达到了高峰。

4、行书: 相传始于汉未,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