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道八年级的奥数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7:51:30
有一道题,说一个人开始逆流游泳,结果在A点掉了水壶,有了二十分钟后发现了,然后回去取,在A点下游两千米处找到。问:水流速多少?
关键是:答案说,可以先考虑在静水中,那么来回应该用四十分钟,然后考虑水流速,是在A点下游两千米处找到的,而这两千米是在四十分钟内完成的,那么水的流速就是2/40=1/20=3(千米每小时)。
答案是对的,可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可以先考虑”,然后又“在考虑”?难道说,不管是否水有速度,来回取在水中的东西都是两倍的时间?
为什么?请详细解释!

八年级,不知道你是否学了以下两种知识,学了其中任何一种这个问题都好解释了。
1:物理学中的参考系问题
2:数学中的N元一次方程组

首先解释为什么。对于物理学中,如果一流动的河水为参考系,那么水壶就是静止的,而人相当于在静水中游,也就是为什么先“考虑在静水中”。如果没有学参考系问题的话(貌似这个是高中内容),可以这样去想。对于水壶,在这段时间内一直以河水速度运动。对于人,无论逆流游还是顺流游,都相当于在人游泳速度上叠加一个河水速度这一衡量,因此,无论水流动与否,无论流速多大,人回头去拿20分钟前掉下的东西,所用时间都是20分钟。这是物理中的解释。

如果物理中的解释不能理解,用方程的方法帮助理解。设河水速度为V,人回头去追到找到水壶时间为T,人游泳速度为X
那么人到掉落地点距离为
S1=(X-V)*20分钟
掉落地点到最终找到水壶地点距离为
S2=V*(20+T)
人找到水壶时间为T,则(X+V)*T=S1+S2
最终你会解得T=20,与X,V这些数值都无关,琢磨一下这个方程,相信你就会明白的

答案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