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对小说的影响非常大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1:42:36
我觉得一本书,翻译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比如村上春树的书,内容和思想都并非是常人所能完全理解的.林少华把它翻译得很有一种风格和韵味.但有时我又想,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人翻译,他的水平不同,价值观不同,兴许会翻译成截然不同的版本和感觉.所以,我觉得一部外国作品同时也彰显着翻译家的水平和观念.
那么翻译家的文学水平是不是也应该很高???那么他们自己为什么通常只是翻译,很少出版文学作品呢?

实际上,有很多翻译本身也是创作者,比方说鲁迅、郑振铎、周作人、林语堂……

一个好的翻译作品,首先要建立在译者对于文学的修养和对作品的感悟之上,但是这样也造成了译本会沾染上译者本身的写作风格,所以一般来说,译者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掩藏自己的固有风格,重点是秉承“信、达、雅”的标准,将所译的书籍最精确的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而且我认识的翻译里确实有不少在自己写小说或者散文,但是他们似乎都会用其他的笔名。

首先同意楼主第一句话,翻译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但要看是什么书,如果只是一般传奇小说,个别字句的推敲是否正确压根不影响剧情的发展。(我记得自己上高三时,有一次窝在课桌下看《基督山伯爵》,纵然那盗版书别字连片,我依然看得酣畅淋漓)。
可如果是诗歌散文等,那就另当别论了,我曾买过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的《里尔克诗集》(至今依然耿耿于怀),这简直是烂透了,好端端的《秋日》《豹》也不知被糟蹋成什么样子。类似的例子还包括《飘》等。个人建议:外国诗歌还是读原版的好。
及:谁告诉你他们自己通常只是翻译,很少出版文学作品?冯至.查良铮.北岛.鲁迅.赛珍珠.梁实秋,他们既是文学家,又是翻译家。助理同学,说话是要负责任滴。

很大,但也没有那么大。翻译和创作不属于同一种才能。

翻译是考察语言水平和对翻译作品的文化背景、作者风格的熟悉水平,写作水平也需要,但跟直接写作的作家稍有些区别。也有很多作家翻译自己喜爱的作品,两者不是严格区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