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问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1:45:24
实践地是边疆少数民族,内容是她们的生活现状调查。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人数不足1000人,题目二十个左右。谢谢!急
调查问卷的问题是20个左右,还有可以帮我们想个口号。是莽人,不是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是一个长期以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由于季节的关系,一年中牧民们要多次转换草场,其居所也相应跟着转移。为适应这种“逐水草游牧”和居无定所的环境,便发明创造了适合游牧生活、便于搬迁近似于蒙古包式的流动房屋——毡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一般而言,哈萨克族的毡房主要由骨架、围墙、房顶、房毡、门5个部分组成,其中毡房的骨架是由柳木做成的圆栅和顶圈构成,围墙用横竖交错相连而成的4~6段活动木栅构成,木栅上拴接数十至百十根直杆(直杆多少,视毡房大小而定)一般为36根,再将直杆的另一端插入木制顶圈的各眼孔里。可以自由拆合,圆形顶圈既是屋顶又是天窗,白天揭开用来通风透光,夜间盖上以防风寒,然后,在外面绑扎毛毡,用绳系牢,房屋即成。外观与蒙古包相似,毡房门一般高不过1.5米,宽不过80厘米。门上挂有用芨芨草(我区很多地方均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编制的门帘(也有挂毡帘的)。 哈萨克毡房一般高三米,占地二、三十平方米,以红柳木为主构成屋架,呈圆柱状。毡房的主要构件都是由专门的工匠精心制作的,整个构架不用一枚铁钉,各连接处都用牛皮绳和牛筋固定,既轻便又牢固。其主要特点为防风、防雨、抗震、保温,结构简单,易拆易装。拆装方便,住进去冬暖夏凉,在我区南北疆均可使用。

哈萨克族毡房这种草原牧民传统住宅,在灾害发生之后特别适合灾民临时居住。除具有搬迁方便、冬暖夏凉、防潮防湿,适合灾区群众临时居住的特点外,一旦抗灾结束后还可用作旅游景区、各类公园及旅游度假村的休闲、办公之用,可谓一举多得。

正因为,哈萨克族毡房各种构件设计精密恰到好处,安装拆卸也非常方便,完全适合临时工程指挥部、救灾、野外休闲、集体使用、公共临时用房等多方位作用。

是图瓦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