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疑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2:02:18
宗法制中,嫡长子中的“嫡”与“庶”是什麽意思?有什麽区别?

嫡就是正妻生的儿子,庶就是妾所生的儿子,二者在地位上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嫡子一般会成为封国的国君或者重要的卿家,而庶子则大多成为士,地位要比卿低了很多。

嫡是正室(皇后)所生的
庶是侧室(一般妃子)所生的
地位上,嫡要比庶高出很多

正宫所生——嫡
侧室所生——庶

正妻所生之子称为嫡
侧室所生之子称为庶

简单说,正妃生的就是嫡,偏妃生的就是庶。

嫡:

◎ 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庶。
◎ 正妻所生的:~子。~出(正妻所生,区别于“庶出”)。
◎ 亲的,血统最近的,封建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正支:~亲。~嗣。

庶:
shù
◎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子(妾生的儿子)。~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

按照西周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处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奴隶制的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王者一人多妻,因此也就多子。为了使父传子不产生矛盾,就规定了一种宗法制度,即父系宗子制度。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以亲属定差别,保证嫡长子继承权的等级制度。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区别嫡庶(嫡是正妻之子,庶是妾或妃子之子),王后之子称嫡子,有特殊地位。《公羊传·隐公元年》曰:“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诸嫡子中以长者为主,若正妻未有子,立庶子不以长而以贵。

(2)保证嫡长子的继承权,另外还有嫡次子,庶子都分封诸侯,诸侯国里世袭也照样是以嫡长子继承,次子封为大夫;然后,大夫照样以长子继承,次子封士。就这样从上到下一级一级继承,周天子为“宗子”或“大宗‘,诸侯对国王来讲是”小宗“,而对于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