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的一种什么东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6:41:45
散曲是中国古代一种()。按()填写,句式(),近似于(),但比()自由,中间可以加(),每种调子有固定的()。盛行于()和(){朝代},包括()和()两类。

各位高手一定要帮我啊,这是暑假作业书的题目,哎呀,烦死了!
把答案按顺序输入,谢谢,谢谢,谢谢了!

金元散曲,指的是金元时期的小令和套数,小令和词调同源,是一支支独立的曲子;套数则源自宋金时期的说唱诸宫调,是由多只曲子依照一定的调性组织起来的。

据近人隋树森《金元散曲》统计,元散曲有作者160多人,小令3800多首,套数400多套。代表作家是马致远。如他的(天净沙)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寥寥几笔,勾画出一些富有特征的事物,渲染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意境,寄托关山行旅的凄苦心情。

散曲有三种体裁:一是小令,跟词里的小令基本相同,不过几乎全是单调的;二是套数,它是根据不同的调性如“黄钟”、“南吕”、“双调”等组织起来的;三是带过曲,是从套数里摘出来两支或三支连唱的曲调。

与词调相比,散曲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在正格之外可以加衬字。如“莺花寨埋伏的紧,但开旗决赢,谁敢共俺娘争?”其中,“的”、“但”、“谁”都是衬字。加上这些衬字后,更加接近口语,显得更为生动。二是平仄合押,用韵更密,不论朗诵或歌唱,都更加动听。三是不避字句重复,因此,散曲的风格一般要比词泼辣、奔放。

散曲
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同,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和少数民族的乐曲,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金元时在北方流行,故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散曲或称为"清曲"、"乐府"。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曲。所谓小令主要是指单只曲子,但也包括"带过曲"与"重头小令"。在这两者之中,前者指同一宫调中三个以下单只曲子的联合,它们所使用的韵脚是相同的;后者则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至于"套曲"之定制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二是有尾声;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组合而成。套曲以其较长的篇幅表达相对复杂之内容,或抒情,或叙事,或抒情叙事兼而有之。

散曲与戏曲虽然不同,但却有密切关系。明代评论家王世贞认为元曲是由早先的"词&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