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有《难忘的启蒙》的背景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4:27:21
我要背景资料,拜托大家了!

清光绪六年(1880年),周铁桥士绅毕承谟、张树荣等倡仪捐款,陈锦祥助地,在周铁桥北街外兴建书院。因书院在竺山之西,故名竺西书院。当时的书院是学者名流讲学之所,士子研习经籍之地。彭梦九是当时讲学的负责人。书院定期举行考试,合格者可以参加江阴贡生会考。周铁地区举人沙彦楷、谢湘舟等都在这里读过书。

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二十九年七月(1903年7月)由地方绅士谢鸿(彭杏村人)、周同铨把书院改办为学堂。初名为竺西高等小学堂,是全市乡村开办最早的学堂。堂长为清末举人童伯章(芳桥人)。稍后,地方士绅又在原竺西书院创办周铁乡立第一国民初等小学。校长为张勖哉。初等小学的学制为四年,毕业后可升入高等小学堂。

民国2 年2月(1913年2月),竺西高等小学堂改名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校,学制为三年。校长为路观澜。民国15年(1926年)高等小学、初等小学及创办在城隍庙内的同仁女子初等小学合并,定名为县立竺西小学。学制为六年,初小四年,高小二年。民国19年,在全县小学毕业会考中成绩居全县前列。民国26年11月,周铁镇沦陷,学校被迫停办。翌年秋,在原址复课。是年12月,学校被日寇占为屯兵营,被迫迁下乡与下邾、褚店小学联办,分别称竺西下邾联小、竺西褚店联小。民国29年,日寇搞撤出,学生回原址上课。到抗战胜利时,继路观澜之后的历任校长有周范侯、朱超、张蓉常、丁浩文、吕赞扬、吴云章、夏纯熙、冯树藩、邹盘坤、张正奎、任春年、储育贤等。民国34年10月后,学校改称周铁镇中心国民学校。民国36年到37年,一度改称区示范国民学校。民国38年春,学校有学级9个,学生504人,教师13人。这期间,历任校长为邹盘坤、毕翼南。

1950年春,学校改称周铁中心小学。1955年秋,学校发展到14个班,学校在周铁镇南街增设了分部。全国政协委员沙彦楷将其祖产住宅22间献给学校。1956年学校改名为宜兴县竺西小学。1962年发展到18个班,学生数突破一千,并附设了幼儿园。文化大革命中,学校规模因“下放大队办学”而减少了5个班。1956年至1965年,建造教室14间,占地面积扩大了5亩左右。1967年,学校以地方命名为周铁公社中心小学。1981年建造教学楼一幢(7间二层),校舍建筑面积扩大到2348平方米。占地面积11.44亩。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