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统计学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04:50:51
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中发现,一年级高低分使用策略稍有差异,二年级高低分使用差异较大,三四年级高低分组使用无差异.这样的结果表明什么呢?对教学有什么指导意思吗?
可是当我分析四个年级整体策略情况时,发现三四年级的S.D.大于一二年级的,这不是说明三四年级使用策略的差异大于一二年级吗?和高低分组的差异情形不同啊,又是怎么回事呢?如果用一楼的分析解释高低分组的差异,那么又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

对此结果可做进一步的分析:
对一年级学生,大家都从高中而来,因此学习策略沿用高中一贯的方式,这种一贯的方式可能稍有不同,但在积极准备高考的大环境下,由于老师,同学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对词汇学习的各种策略每个人都应知晓。但由于个人能力高低的不同,使用基本相同的策略得分不同。
对于二年级学生,大家彼此交流不多,且大学相对高中而言,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需要全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习得与大学学习相适应的学习策略者,得分会高,反之相反。同时,大学不像高中那样,大家对学习非常关注,因此一些学习得分不高的人可能并不会因为得分不高而去努力改变学习策略,因此差异较大。
对大三,大四学生,由于考研就业等,对学习的关注有所回升,大家的彼此的交流也增多,一些得分不理想的同学可能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学习策略,因此整体的学习策略趋同,但由于个人能力,努力等因素的影响,得分不同。
严格来讲,这样的结果无法说明什么,心理学上如果你要得出一个结论,必须事先有假设,你的假设是什么呢?如果你没有假设,那对这个结论你要去深入分析原因,通常情况下,是说明不了什么的,只是自我安慰一下去自圆其说。
其实,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选题的时候,你就要想清楚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你要得出什么,题目的可行性,而不是统计分析之后,再去想结论,这是我的经验。
对教学的指导意见,你也可以 结合研究给出,大二学生的结果证明,策略对学习是有影响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家并不在乎成绩或不知道更好的策略而没有改进,因此做为老师,一方面要增强大家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交流学习策略,使大家共享。
基于你的假设,很显然,结论是无法验证假设的。这就需要你分析原因,二楼的说法很对,我只是主观的分析一下,别人可能并不承认,只是作为如何分析的一种参考。像二楼说的,你可以在随机化的基础上更大的扩大样本容量,倘若这样,再得不出结论,你就要更深入分析了。

对每一个变量而言,方差是表明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到了三四年级,每个同学都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且由于相互交流大家对学习策略认知的范围要更广,不同的同学之间策略的差异当然大于一二年级,因此方差就大。这个差异是对整个整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比较而得出的,包括高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