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得出来红楼梦后40回不是曹雪芹所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01:22:56
就是想知道这个问题

楼主既然读红楼
自然看过开篇不久就提到的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吧
那里面女子的归宿基本上已经奠定了
任务的宿命已经给出了答案
比如香菱是被夏金桂害死
凤姐被休
巧姐是嫁做村妇等等
但是续集里面人物命运完全不同
香菱竟然变成正室命运大不相同
而且
文字功底上 续书的确不如原作

如果楼主还是有疑问
数学方法可以解答
有科学家调查前80回合后40回的虚字使用数量
结果发现明显不同
这样的解释 满意吗

一、首先要说文笔,看到八十一回时,灵性大失,会感觉突然暗无天日。就拿以往那些小丫鬟来说,曹翁描写的多么生动,一个个都是单独的灵魂,再看后四十回,什么跟什么呀,都成了提线木偶。
写字谁都会,做文章也不难,但要说文笔的灵性,那才是一个作者最核心的东西。

二、曹雪芹有多处暗讽皇家,但是后四十回的作者高鹗,乃当朝高官,续写红楼兼有朝廷介入之意,所以后四十回就没有了那种隐藏式的讽刺,转而成了真正的颂圣。
这种立场观点的180度大转弯,若非换了作者,显然是不可能的。

三、人物归宿的问题。
诸多红学家研究红楼梦的著作,根据多方渠道,专家推算出一个曹翁原思想下的结局。
1,黛玉不是被气死,而是含恨坠湖而亡,这一点在她前面所作的诗篇中有提示。曹雪琴笔下人物所作的每一首诗,都与其人以后的命运息息相关。
2,贾宝玉与宝钗婚后不幸福,后成了和尚,飘零于四方。在江边遇到被卖过几次的湘云,两人结为夫妇。
3,巧儿,王熙凤的女儿,被卖去了妓院,后被贾蔷(好像是他,就是以前跟凤姐借过屏风的少年)救。
除以上3点以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很显然后40回的作者高鹗并没有读懂前面的伏笔,后面没有呼应。

《红楼梦》后40回续书,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稍微有些不如曹雪芹所著前80回。但其最大贡献在于能遵循曹雪芹的很多语言结构说话技巧,大体完成全书的整体结构,使故事首尾完整,因而使《红楼梦》得以迅速广泛地流传开来。对于一些重要情节的处理,如贾府日渐衰败,大祸迭起而导致锦衣军的查抄,黛死钗嫁、宝玉出家以完成爱情故事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