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有什么文化遗产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7:58:34

蒙古国文化遗产之一——博格达汗宫博物馆
  博格达汗宫位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南郊的博格达汗山下,是蒙古国最高宗教领袖八世博格达·哲布尊丹巴居住和进行政教活动的场所。博格达汗宫始建于 1893年,采用蒙藏文化风格与中国古代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建成,代表了当时建筑科学技术的水平,在蒙古国的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是蒙古国最重要的历史古迹之一。1924年,博格达汗宫改建成国家博物馆,收藏博格达汗使用过的生活物品、宗教法器和17至20世纪部分蒙古国的传统绘画等珍贵文物。
  蒙古族文化遗产——呼麦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因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有关呼麦的产生,蒙古人有一奇特说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新疆阿尔泰山区的蒙古人中,至今尚有呼麦流传。呼麦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不是特别丰富。大体说来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咏唱美丽的自然风光,诸如《阿尔泰山颂》、《额布河流水》之类;二是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的可爱形象,如《布谷鸟》、《黑走熊》之类,保留着山林狩猪文化时期的音乐遗存;三是赞美骏马和草原,如《四岁的海骝马》等。从其音乐风格来说,呼麦以短调音乐为主,但也能演唱些简短的长调歌曲,此类曲目并不多。从呼麦产生的传说,以及曲目的题材内容来看,“喉音”这一演唱形式,当是蒙古山林狩猎文化时期的优秀文化遗产。
  蒙古族优秀文化遗产--蒙医药
  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过着逐水草而游牧、狩猎的生活,在常年与寒冷、潮湿、风雪等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积累了医疗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吸收了藏医及印度医学部分基础理论,并结合当地民间疗法和西医知识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医学。蒙药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制药工业的优势产业,蒙药是我国传统医药中具有民族特色、深受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欢迎、疗效独特的天然药品。
  蒙医用药范围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