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诸葛亮传的一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6:59:14
注解提到《魏略》,讲的是诸葛亮与徐庶、孟公威游学时的事。诸葛亮说了一句:“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具体什么意思?要直译不要意译。并且后附臣松之的意见和一段见解,是什么意思?这段注释总体又要表达什么?
请高人指点。

问得好!

诸葛亮的意思:中国有的是(有作为的)士大夫,要遨游天下(成就一番事业)何必非要回到故乡!

这是诸葛亮对于仕途的一种见解。
因为诸葛亮是徐州琅邪人,徐庶(字元直)和石韬(字广元)都是豫州颍川人,孟建(字公威)是豫州汝南人,他们都是因为躲避战乱才在荆州相识的。
徐庶、石韬、孟建都主张回到故乡进入仕途,而诸葛亮这样说表明他有意在外乡另创一番事业。事实也就是这样:徐庶、石韬、孟建后来回归了故乡以传统的“举孝廉”模式进入朝廷,徐庶担任了御史中丞、石韬担任了典农校尉、孟建担任了凉州刺史;而诸葛亮一生跟随蜀汉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

好了,再看看裴松之的观点
臣松之以为魏略此言,谓诸葛亮为公威计者可也,若谓兼为己言,可谓未达其心矣。老氏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在贤达之流,固必兼而有焉。以诸葛亮之鉴识,岂不能自审其分乎?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於其始矣。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沈翳哉!委质魏氏,展其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於馀哉!苟不患功业不就,道之不行,虽志恢宇宙而终不北向者,盖以权御已移,汉祚将倾,方将翊赞宗杰,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岂其区区利在边鄙而已乎!此相如所谓“鹍鹏已翔於辽廓,而罗者犹视於薮泽”者矣。

裴松之认为诸葛亮的这番言论实际上是为徐庶、石韬、孟建他们考虑的,因为北方人才济济,他们即使回去也不能成就大事业(事实上也是,他们没有一个进入了权力中枢),诸葛亮觉得他们要是留在别的地方割据手下,反而会受到重用。而且裴松之还认为已诸葛亮的才能,回到北方也会受到重用,就连陈群、司马懿也不能比拟的,他认为诸葛亮意识到“汉祚将倾“,有意“将翊赞宗杰,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才帮助刘备的。
我不想对裴松之的观点做太多评价,只是觉得他把诸葛亮的能力看得过高了,说诸葛亮有能力、有才气不假,但是说他在个人理想上超乎众人这我就不甘认同了。
鄙人拙见。

天下的真正有志之士,应四海为家[.]何必要在故乡呆着呢!

【臣松之】是指为【三国志】写注者裴松之的自称,古代对别人可自称【臣】,裴松之写了诸葛亮对孟公威的建议;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出众,与众不同。^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