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三国演义》失街亭中诸葛亮,马谡的性格特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6:12:42
重在性格特征

诸葛亮:
能够在战败后承担大部分主要责任,并且能够公平处置战后事宜,赏罚分明,特别是能够下决心杀死和他交情颇深的马谡,更说明了他治军纪律严明。但在之前无视先帝之言而任用马谡,是他的一大失误,因此失街亭有孔明一份责任。

马谡:
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空读兵书而不能善用,导致街亭之失。马谡要承担失街亭的主要责任。虽然如此,但马谡在事后能够不逃避,而是面对了即将到来的处罚,可见他也是很有勇气的一个人。

我觉得责任应由诸葛孔明来承担。即便是马谡扎营正确也难免一败。人数上战将上西蜀都没有优势加之疲劳远征。
孔明之所以在战将与短缺众人力劝不顾还非斩杀马谡不可就是为自己找个台阶

诸葛亮在这个时候,人老了,所以智力记忆力也不如从前,但是他仍然为了严明军纪,而忍痛斩马谡。说明诸葛亮机智,做事不考虑私情。而马谡,是一个忠实的将军,有些粗心大意,导致失去了街亭。

我觉得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平日里每每都与马谡讨论军机大事,虽马谡有才,但是都是在纸上谈,都是做为旁观者,诸葛亮没有让马谡独自一人来决策,也没有让他亲自带兵打过战.结果马谡为争军功,扬威名,刚愎自用,失了街亭,丢了性命.
马谡忘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经典,平日没有当过家,没有经过锻炼,没有经验啊!要是孔明先生能让他在小场面多磨炼,长点见识,怎么会有今日之祸啊!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