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野草》遇到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2:15:10
鲁迅《野草》中的《秋夜》中开始一句便是“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我想知道为什么不用“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而偏偏要这样“浪费”笔墨呢?

鲁迅没有直说“我的后园有两株枣树”,而分成四个短句,后两个短句还有重复之嫌。在语调上,这是鲁迅沉重心态的反映。他出门来到后园,第一眼看到了一株枣树,接着扫视,又看到了一株枣树——这也是作家的视野所及,录为文字的一种客观表现。另外,鲁迅的语气和文字,在这里显示为一个徐缓的情态,为后文设下了伏笔。仿佛表示:作家心中愁闷,需要到后园来静一静,寻找一份暂时的安宁!

有很多人会问,会不理解,认为就说墙外有两株枣树不就完了,还要那么啰嗦,分明是病句。可正是这样的“病句”才给人以联想,以回味。试想,一座寂寥的后园,里面并没有太多东西,只能两株树,那不是特别的树,却是并不普通的树——那是瘦削的枣树,坚韧的枣树,有着铁的枝和干。虽是两株,但它们得不到安慰,它们是孤立的,甚至是痛苦的。“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同为枣树,它们也是寂寞的,是哀愁的。一句简单的反复却包蕴深厚,现实与痛苦不由泄露出来!

直接写两棵枣树可能较省笔墨,但体会的是枣树的概念,而写“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就会让人感到只有两棵,而且都是枣树,一下子环境的形象感就出来了.其实,这样写才是比较简练的,而且更有韵味。

楼上的三位说的都有道理。

但个人认为:这样写让人觉得很无聊。
作者正是用这种无聊的文字来突出主体,突出其心中的无聊和烦闷。

直接写两棵枣树可能较省笔墨,但体会的是枣树的概念,不行体会到写作时的感觉了!所以鲁迅《野草》中的《秋夜》中开始一句便是“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