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能力”的定义,请精通英语的朋友帮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3:48:06
我是从事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最近参与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遇到一个难题,特向各位大侠求助。
国际标准化组织曾颁布了一个《ISO10015质量管理培训指南》,其中对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能力”和“培训”的定义如下:
3.1 competenc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behaviours in performance
3.2 training
process to provide and develop knowledge, skills and behaviours to meet requirement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GB/T 19025-2001》对上述名词的中文译文是:
3.1 能力 competence
在工作中,知识、技能的应用和行为表现。
3.2 培训 training
提供和开发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以满足要求的过程。

我认为《国标》的译法不够确切,应该译为:
“3.1 能力 competence
通过工作绩效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应用。”
这种译法体现了《培训指南》相对于传统观念的一个观念上的重大变化,即能力与绩效密切相关,反过来说,不管何种知识技能,如果与工作绩效无关,那么就不是一个企业培训要关注的重点。

此观点曾求助于懂英文的同事,同他们进行了讨论,现将轮讨论过程简述如下(A代表我,B代表同事):

B:同国际部的其他同志商量后,我们赞同《国标》的译法,理由是:
1、根据字面理解,这样译更恰当。
2、一旦知识、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加上良好的行为表现,一定能够展示其突出的能力

A:谢谢你的帮助。我感到困惑的,主要是两点:
1.application(应用)修饰的是三个并列的词knowledge(知识), skills(技能), and behaviours(行为),是指三者在工作中应用。也许《国标》的翻译者觉得“行为的应用”在汉语中不够顺,所以翻译成了“知识、技能的应用和行为表现”。Behaviours也有“态度”的

我认为能力不能等同于功绩,能力是广泛的,工作局部的,有时两者可以重合,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小部分施展,或没有条件使能力转花为功绩(因为急功近利的老板一般不给员工多余的机会)。

你所谓的以创造此岗位的成绩的最大化,应该叫作:敬业。

在有我认为能力这个词是针对个人而言,而不是从公司的角度去看员工。比如,能力好,可以代表这个人离开这家工司,随便就能运用自己的能力去生活;而不能说这个人的“能力”在这家公司好,出了这家公司,连饭都吃不上。

有一句老板的名言:“能跳多高,我给你搭多大的舞台。”咋一听,这老板不错,其实仔细一想,这个人,能跳多高,最大的困难不是当他成功后没有舞台,而是他辛苦的运用自己的累积的能力,一步一步,几十几如一日练成的这个本领。搭舞台,只不过是一个想作老板赚钱,而又怕吃亏的最保守,最小气的投资。这个老板的角度来看,这个人在成功之前都是一点“能力”都没有的,而成功后“能力”就像从天上掉下的一样大增。

总之,能力不能成为为老板,公司赚钱的代名词,而不如比作是这个单一的个人在整个社会上的生存本领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