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是怎么形成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8:21:23

你好

砚是由早期的研磨器演变而来,所以又称之为“研”。它既能研磨颜料,还可以研墨,早期研墨是把墨丸放在砚和研石中间来研磨。那时砚的质地主要以沙石、青石为主,大都就地取材。随着制墨工艺的发展,研石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唐宋以后由于端石、歙石、澄泥、洮河等砚材的出现,其发墨不损毫,吸水性差,坚实细腻的特点是制作砚台的理想材质。特别是端石和歙石,这两种优质砚材的发现和使用,奠定了它们在砚史上的主要地位,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端石中名贵的石品有:天青、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石眼。歙石中有:金星、金晕、罗纹、眉纹。凡有名品的砚石倍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砚的形制和装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每个时期都有它的典型特征,如:汉代的三足石砚(其形制是由于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所产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足或多足瓷砚,唐代的辟雍瓷砚和箕形砚,还有宋元时期的抄手砚、蝉形砚、太史砚,以及明清时期的平板砚(特别优质的砚材,文人雅士们视其为珍宝,价格昂贵),它们的年代特征都非常明显。砚早期大都没有装饰,到了汉代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砚的雕刻及装饰更趋精美,这个时期的三足石砚,底足和盖上都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同时还出现内有石板研石,外面为铜鎏金并镶嵌各种彩石的铜盒砚。唐代和宋元时期在社会经济推动下,文化艺术得到飞速发展,砚台也逐渐走向成熟。到了明清时期,由于众多文人雅士对砚台的喜爱并参与创作,从而使制砚业达到空前繁荣,涌现出众多制砚名家如:黄易、刘源、顾二娘、汝奇、高凤翰等。在文人心目中砚就是他们的“田地”,在方寸间辛勤的耕耘,并在上面留下大量的诗词书画,这种带有名人题跋的古砚,藏家最为珍视。这时期还涌现出许多藏砚家如:朱彝尊、黄任、高凤翰、纪昀等。到了清代晚期,虽然砚已逐渐退出日常书写工具的领域,被铜墨盒所替代,但那些无论是艺术价值、使用价值、文物价值都非常高的古砚,一直受到文人、书画家、藏砚家们的追捧。

如今,人类已进入电脑时代,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也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砚台以其独有的艺术品味正日益成为收藏家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