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电没车没报纸没广播是如何获取外界新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0:09:02

古代的信息传递相当落后,一般靠商人,官员等流动性较大的人来传递外部信息.另外一个渠道那就是官方了

最早的新闻传递除了口耳相传,私人信札往来外,还有由官方编订发行的报纸,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邸报是封建宫廷发布消息的政府机关报。相传汉代已有邸报,但此说不可靠。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唐代,当时,我国是个封建大国,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联系,各地方政府就在京城设立了一种叫“邸”的联络机构。邸报是由这种联络机构发布的。在“邸”这个机构里有“邸吏”,“邸报”就是由“邸吏”负责传发的。“邸报”并不是一个报的专名,而是一种通称。有时也叫“朝报”、“杂报”等等,它是我国最原始的报纸。

据史书记载,在开元和大中年间,存在过一种“系日条事,不立首末”的开元“杂报”,唐朝末年孙樵(即孙可之,字隐之)在《经纬集》中所写的有关“开元杂报”的文章,是关于邸报较早也较详细的记载。(当代新闻史学家对有无“开元杂报”一说持怀疑态度)。唐朝的邸报已经使用纸张,并且,用雕版印刷的《开元杂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印刷报纸。《中国雕版流考》一书曾这样描绘过它的形式:“叶十三行,每行十五字,字大如钱。有边线界栏,而无中缝。犹唐人写本款式,作蝴蝶装,墨影漫漶,不甚可辨。”最近在伦敦发现的敦煌邸报,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报纸,也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它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关于唐朝时期的封建官报的记载,在《全唐诗话》和《唐语林》等书中均有所见。

宋代的邸报

邸报 - 演进
宋代建国初期,沿用了唐、五代的旧制,即地方政府在京城设置进奏院,归各州政府自行管辖,用以传递信息、协调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中央政府开始对京都的共计200多地方进奏院进行整顿,设立了“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改组后的都进奏院由门下省的给事中负责领导,其职责主要包括两点:收受和传递官文书、在政府机构内部传递信息。

在都进奏院的管辖下,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播工作的进奏官也开始归中央政府统一领导。经由进奏官们传发出去的“进奏院状”自然也就受到中央政府的辖治,成为统一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官报。这种官报在当时即称为“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