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请高手分析泛音的物理原理(仅作兴趣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3:42:59
前 言

众多朋友体会说:泛音的演奏很有难度,不仅要发音漂亮,还对音准有很大的考验,也要有良好的双音指法基础

````````反正`````难啊~~~~~~~一不小心就会冒出瑕疵

我有个同学在学校上台表演《渔舟唱晚》把泛音那段删除了````下来后,我笑她~她无奈说:“台下的观众同学并不了解演奏的苦衷,那段不敢轻易拉,否则遭他们鄙视”
~~~~~~~~~~~~~~~~~~~~~~~~~~~~~~~~~~~~~~~~~~~~~~~~~~~~~~~~~
自然泛音的音高

人工泛音有一实按一虚按,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约定讨论中称实按点为基音点,称虚按位为泛音点
那么自然泛音其实也是“特殊的人工泛音”,视“基音”在琴枕处(也就是空弦音)
那么,可以找出这样几个产生自然泛音的位点:

Ⅰ把位4指位点。这个位置的虚按听起来比实按高出八度

Ⅲ把位4指伸张位(即比琴枕基音高出八度)。这个点的使用在演奏中很常见,但是:虚按和实按没有音高区别,只有音色区别

接下来,Ⅸ把位的3指位。同样地,产生音高相同,音色不同的自然泛音

再就是,将刚才这个位点再提高四度````(可能到这高音区域我讲的有点不清楚了``````那么换而言之:比琴枕基音高出十六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沙汉昆-牧歌的结束音)这个位点听起来也是实按和虚按无音高区别,只有音色区别
~~~~~~~~~~~~~~~~~~~~~~~~~~~~~~~~~~~~~~~~~~~~~~~~~~~~~~`
提问:人工泛音的和声规律?

双音演奏也分好多种音程的
而泛音又必须是特定的音程,准确的位点,才能发出来

我想知道规律何在,什么样的音程产生什么样的泛音呢?
作曲者到底是按照什么章法来编织的?我猜不到。
从物理学的角度如何通俗地解释泛音呢?
以下,以《查尔达什》为例,请作分析:
★注:这里打不出线谱,也不方便插图链接,于

我是作曲的,如果LZ有兴趣,其实可以买本律学的书来看看,里面会讲得很详细;如果还不满足,那恭喜,可以转行去学物理声学了,呵呵。

言归正传,下面的主要内容我就是把律学上关于泛音的内容大概叙述一遍。

首先抛开自然泛音与人工泛音的说法,这个说法只是针对演奏法而言的,其泛音的实质还是一样的。
在自然界的声音里,任何一个被我们听到的音其实并非只包含着一个音,它是由许多(理论上是无限)个音共同发音的结果,这个音叫复合音。这许多个音的音量(振幅)差别比较大,以至于耳朵最好的人也只能听出十来个音而已。
其中,最响亮的音,也就是我们一般听到的音,叫基音;而其他音量较小的音,叫泛音。泛音的音高(频率)都会比基音的高。
那怎样证明泛音的存在呢?我们可以通过琴弦的振动观察到。泛音理论其实很早就被中国音乐理论家发现了(至于多早我就记不清了,音乐史没学好),当时就根据泛音中的五度(第二泛音和第三泛音)提出了五度相生律的理论。
泛音的排序是:
第二泛音(这个说法不是很严谨,意思就是基音是第一个音,基音上方的第一个泛音就叫第二泛音),比基音高八度,可以用手指虚按琴弦的1/2(八度)处,通过拨(拉)动琴弦得到,这时琴弦并不是作全振动,而是从1/2处分开两段振动的,这两段振动产生的都是1/2泛音。
第三泛音,比第二泛音高五度,可以在琴弦的1/3(五度)处得到,这时琴弦平均分成三份振动,都可产生第二泛音。
以此类推
第四泛音比第三泛音四度,比基音高两个八度,在弦的1/4(四度)处得到,琴弦分四份振动
第五泛音比第四泛音高大三度,1/5(大三度)
第六泛音比第五泛音高小三度,1/6(≈小三度)
第七比第六高小三度,1/7
第八比第七高大二度,1/8
往下的泛音度数就不好说的那么清楚了。总的来说,越高的泛音相互间的差距越小(这个小是相对于音数来说的,而从频率上说其实相邻两个泛音的差距是一样的),而且上面所说的度数,与十二平均律并不相等。
………………
第十六泛音,音高比基音高4个八度,琴弦分十六份振动。
就人类听力极限来说,也许还能听到更高的泛音(据说兴德米特可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