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聘任制,人事代理制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1:53:35
有编制吗?

很多高校都对新进入其内部工作的职工实行人事代理制度。而且,这些人目前绝大部分集中在硕士这个层次。如果是博士的话,则不实行人事代理。对于实行人事代理的人员,要和高校签订聘用合同,合同的期限从1年到3年不等。同时,人事代理人员的档案、工资关系、社会保障关系等都由高校委托教委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管理。但是,党团关系依然要转入高校相应的党团支部。合同到期后,如果高校和人事代理人员不再续签合同,则双方不再有任何关系。
  很多高校之所以对硕士实行人事代理制度,而对博士依然延续传统的事业编制,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同时,这些原因也构成了人事代理制度的特点。

  第一,伴随前几年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高校的师生比例失调,教师队伍急需扩大。一开始,由于博士稀少,高校教师队伍扩充的目标就主要盯在了硕士身上。开始的几年,硕士进入高校还可以享受传统的事业编制,他们的名字还会出现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高等院校教师名册上。后来,硕士也急剧扩招,市场供应旺盛甚至相对过剩,而毕业的博士人数也逐年扩大。于是,高校就逐渐把“扩军”的目标转移到了博士身上。但是,博士毕竟还比较稀少,招收博士依然较为困难。可是高校教师编制有限,为了日后能够为博士进入留出空间,同时也要缓解眼下的人员缺口,所以,很多高校便对硕士实行起人事代理制度了。这样,新近招收的硕士既不用占用高校事业编制,为更高层次的人才流出位子,又有效地缓解了高校的人员需求,所以,人事代理制度大受欢迎。

  第二,人事代理制度有效地减轻了高校的用人成本。进入传统的事业编制的教师,如果不出特大事故,即使平时在教学科研上有个磕磕绊绊,也不会被辞退。同时,事业编制的教师的生老病死全部都由高校和财政担负起来。但是,人事代理的教师就不同。高校会像公司一样,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障费用,会从高校自己的账户上为这些人员支付工资。这个群体与教育行政主管机关的在编教师名册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只和其工作的高校有关系。如果这些人在平时的工作中稍有错误,他们就要担心高校是不是会解除和其签订的聘用合同。他们也会担忧,等到合同到期的时候,高校是不是还会和其续约。高校也会在自身经济状况良好的时候维持聘用,在财政缩紧的时候辞掉这批人。这种十分灵活的用人方式,被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是中国多年来经济可以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