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啥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2:07:11
我不明白的是,鱼和熊掌风牛马不相及,怎么会扯到一块了

就在开导人:"有些好东西是不可能同时得到",以明智.

孟子的原话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求熊掌。”.

但孟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可以看出这是当时一句较时髦话.

鱼"指鱼翅",与"熊掌"一起,一个是当时山味中的极品,另一个是当时海味中的极品,不是不相干,而各代指两个不同地方的"山珍海味".因此就扯到一块了.
古人交通不发达,只有偏运的深山才有"熊掌",只有边远的海才有"鱼翅". 因此古人来到海边,这里渔民只有"鱼翅".想打只熊来是不可能的.同理反过来也一样.

所以孟子说:两个都是我想要的,但方向不同,一个要往深山走,想得鱼翅,就要去海边.因此不可兼得.

以现在发达的交通来说,当然想不通.

这个早就考证了的. 独家报道,请勿COPY.

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