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工业化道路是什么及相关信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1:33:16
我国适合这种发展模式不

何谓早期工业化?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早期工业化”指的是近代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约等于西方新近提出的“原始工业化”概念;但也有学者直接将早期工业化视为近代工业化,即以“工业革命”为其开端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笔者认为,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全过程来把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1)早期工业化阶段,主要指1860年代至1949年的近代工业化,但往前可追溯到明清时期。(2)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阶段,主要指1949年以后新中国的工业化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在持续,但已开始步入“新型工业化”阶段。当然,这两个大的阶段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的阶段,作具体研究时宜分别把握其阶段性特征。如此划分工业化阶段的好处,一是更符合中国自身历史实际,可将明清时期至今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避免因考虑“西方冲击”而割断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二是可分别探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工业化之间究竟有何本质区别与联系,以明确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自身特点。同时,也有助于运用现代化理论,将中国早期工业化纳入早期现代化整体框架中进行研究。

由此,对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研究,实际上应包括对两个相互衔接的历史过程的研究,即中国的原始工业化和近代工业化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工业化本身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以采用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近代工业革命之前,还存在一个以乡村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主要特点的原始工业化(Proto-industrialization)过程,这个过程可称之为“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 before Industrialization),正是原始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是否存在一个类似于西方的原始工业化阶段?过去对此甚少研究,基本上是将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纳入“资本主义萌芽”的框架中来研究的。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学者开始引入原始工业化理论来研究中国经济史,倾向于认为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类似于西方的原始工业化过程。原始工业化概念的引入,使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西方中心”论的干扰,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全过程,对中国近代工业化乃至全部现代化历程做出新的思考,得出一些新结论。综合诸家论说,就原始工业化与近代工业化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