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的地动仪还在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4:38:21
汶川地震前它怎么没发挥作用?

地动仪是古代的验震器,只有在地震是才能测知地震的大致方向,并不能预报地震,在5月12日之前也就不可能预报。
张衡的科学活动在134年的陇西地震后已经不能继续,地动仪的作用也随之遭到致命地破坏,直到最迟不超过于公元418年彻底失传。由于地动仪早已失传,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地动仪模型都是后人根据史籍复原的。其中现在最常见的老模型,即1951年的王振铎模型,近年已被证明从外形到原理均错误,不能真正验震。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2005年)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蛤蟆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但此模型的外形复原工作还正在最后确定过程中,并无原大模型处于工作状态,也遗憾地错过了汶川地震的检验机会。

关于地动仪模型复原工作,可参考:
对张衡地动仪的教学需要更新 (冯锐)http://www.chneic.sh.cn/education/sucaiku/zonghe/2006.3/contents/main/lm06/09/index.htm

张衡地动仪能记录地震吗?

●地动仪无法记录发震时刻,更无法记录震级。因此,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候风地动仪并不能记录地震,不是地震仪。

一些科技史著作声称,张衡在公元132年制造的“候风地动仪”能够准确记录地震,比西方第一台地震仪(由意大利人路吉·帕米里制造于1856年)早了1700多年。也有些材料说,候风地动仪可以“预测地震”。

不过,史书中有关候风地动仪的记载,仅见于《后汉书》。这一段记载只有区区196字,其中描述地动仪内部结构的内容更只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这12个意义隐晦、众说纷纭的字。以后,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