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提供一些企业并购组织整合的的相关文献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1 04:01:40
谁能给我提供一些企业并购组织整合的的相关文献资料?期刊,著作,论文,新闻。。。。都可以!谢谢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缘何遭遇尴尬

2005-10-11 13:56 中国机电贸易网

海尔集团(Haier)7月20日退出对美泰(Maytag)的并购,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8月2日退出对加州联合石油(UNOCAL)的并购,两起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并购在不到半月之内先后夭折,不禁令人扼腕叹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为什么这么蹒跚难行呢?

很多人在分析原因,也有言论为两企业的退出高声叫好,称其是明智之举,是企业走向成熟的表现。就笔者看来,首先要正视事实:我们失败了。不管由于什么样的主客观原因导致最终退出,毕竟我们没有完成既定目标,没有实现通过并购大举进入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商界看重的只是结果而非过程。其次,明智、成熟之类的褒奖之词慎言,倘若认为在花掉大笔资金后的退出是明智成熟之举,那么企业当初决定并购的行为该做何评价呢?两起并购交易的失败,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透射出的一些共同问题,却启示所有有意向进行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认真反思。

启示一:收购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备受关注

海尔也好,中海油也好,都有国家资本的色彩。海尔虽然对外宣称是一家集体企业,但其中的国有成分也相当高;中海地更是国有控股的中央企业。美国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对私有制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而对带有国家血统的企业则戒备心理较重。

海尔和中海油都一再宣称,并购是单纯的企业行为,然而美国政府就是不这么看待,一定要分析出其中是否包含中国国家意志,并购行为是否是国家经济战略意图的表现。

这种企业所有制引致的猜测和疑惑直接构成了并购的无形阻力。而一旦将企业行为与国家行为挂钩,那么海尔和中海油的并购也就立刻上升为中国政府对美国资产的购买,从而使问题复杂化。复杂化的代价是并购交易成本的提高和成功率的降低,而这恰恰是企业最不期望发生的。

启示二:中国敏感的经济政治地位使跨国并购变数增多

中国不仅是经济大国也是政治大国,发达国家既依赖中国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也害怕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壮大。这种矛盾心态驱使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中国对外经济行为高度关注和警惕。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