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武汉,可佬家是广东,那我的籍贯是哪里呢?有没有什么比较权威的证明?请速回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1:04:06
要快一点哪!很急得!!!!

常要在一些表格上填写籍贯。词典上说:籍贯就是祖籍居住地或个人出生地。这是一个潦草的解释。遥远的乡音,菁草萋萋的祖坟,板壁微斜的吊脚楼,日益渺茫的童年歌谣,自成一体的乡风习俗。这些都成了籍贯最有力的佐证,它暗示了一个人身份背后的种种空间纵深和文化积习。籍贯作为一种符号蒙蔽了太多的可供考据的史迹。

籍贯的划分与其对照的空间背景有着微妙的关联。一般的情况是,到了市里,同县便自成老乡;到了省府,同市也成老乡;出了省,便称我们湖北人了。湖北人用自己的聪明赢来了“九头鸟”的称谓。但回到省内又会划出个三六九等来,第一次听说“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我便对汉川人的聪明劲佩服得不得了。后来才知道还有下文,说“三个汉川佬,赶不上天(门)沔(阳)一个苕”。原来天沔人才是真正的人精。就是那些打着三棒鼓,能从人嘴里挑出米粒大小牙虫的人。这些类似于人间笑料的谈资,假若不细细思量,人们往往会忽略地域或者籍贯与它们之间发生的联系。

籍贯的商标功能,往往更令人感怀。假若现在在商人面前添加了温州两字,就有了一个动人心魄的词组:温州籍商人。而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些走乡串巷卖“三步倒”老鼠药的温州商人很让内地人瞧不上眼,嫌他们文化浅,字写得烂,像鸡爪扒的;说话含混不清,像口里含着个连皮洋芋。就是这群永远也折腾不够的温州人却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商界奇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不过成了温州商人们小试身手的一个码头而已。近年异军突起的“温州购房团”更是成了令中国的房地产业趋之若鹜的团队。现在就连权威媒介在对土耳其的“烧鞋事件”进行评述时,也不得不引用“温州鞋商”一词。再往前看,当年“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的山西平遥商人不也创造了素有近代商业银行的“乡下祖父”之称的“日升昌”吗?遍布全国的山西票号不得不让国人惊叹“实属海内最富”。余秋雨曾在《抱愧山西》一文中多有详述。在商业帝国里,籍贯成了牵涉商业兴勃的亲密元素。其中的道道又怎能一言以蔽之呢?

报上说,中国将在未来几年里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建设,这意味着大批的乡下人会成为城里人,将有更多的类似于深圳的新移民城市崛起。数代之后,他们的籍贯将发生改变。普通话的盛行也会将乡音逐步撵出我们的语言交流体系。若干年后,蜇伏乡间的那些方言俚语也许会像唐诗宋词一样,成为必须学习才能明晓的对象。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