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追溯到哪个朝代?有什么作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3:30:11

隋朝,朝廷选拔人才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再多就不说了,自己去看吧!

隋代时期实行科举制度。

作用:
1、选用人才客观化。
2、选官工作规范化。
3、选拨人才平等化。
4、巨大的政治效应。第一中央组织统一考试有力地维护了中央权力,是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内容。第二为政府网络人才,有利于政治安定。第三它是维护思想统治的工具。
5、弊端:束缚人们的思想,制约了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隋朝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信心和热情,他们中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后,推动一系列的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这种制度还把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