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被封为魏王?而不是其他的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7:33:32

有四个原因:

1.天文因素
古代把天空按照地理划分区域,当时宗正王立就观测后表示天象利于“魏”的分野。

2.地理因素
曹操为王建都在邺,邺就在魏郡的行政地区内。

3.历史因素
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当时魏国的领地就在这一地区。

4.迷信因素
汉末谶纬曰“代汉者,当涂高”,指的就是“魏阙”,所以魏是“顺应天意”。

这是因为当时曹操被封为丞相的时候,他被封赐所得到的封地大部分是属于汉朝分封体制下分封国“魏国”境内,后来曹操权势和文治武功更大的时候又被封为了公爵爵位。封地也继续扩展,这个时候称谓变成了“魏公”,这个等级的爵位按汉朝的法例是可以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即可有自己独立的一套行政体系,甚至可以设立宗庙。后来曹操的权势达到了极点,迫使汉朝的傀儡皇帝封他为王,当然这个时候就从魏公破格(汉高祖立下外姓不封王的规矩)升为了“魏王”,成为整个分封国魏国的宗王。后来他的儿子曹丕称帝把国号改为“魏”,就是三国鼎立的魏国,同时追封曹操为太祖魏武帝。

曹操看中了邺,把那里作为自己的封地,而邺在战国时属于魏国,故封魏王

问曹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