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字看多了,就有点不认识的感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6:14:45
就是一个汉字,你看了一遍,十遍,三十遍

等看到很多遍的时候,

就觉得是不是这个字不是这个样子的啊?

这是怎么回事?

前两天,在回答一个兄弟给他孩子起名的问题,

结果,那个姓---叶字,看了很多遍,

就出现这种感觉了。。??

为什么盯着一个字看太久就不认识了

一、语义饱和现象:大脑的一次短暂罢工
对一个字看久了感觉很陌生,这些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开展过相关研究。这在心理学上可以用“语义饱和”来解释,即大脑在接受持续的相同刺激之后就会产生神经疲倦。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同一个地方一直卖命地工作,在高强度的运转之后,它发出了怒吼,进行了一次为时短暂的“罢工”。
当人的眼睛持续接受到一个字的刺激,该刺激会连续地传送到大脑相对固定的位置,那里的大脑神经活动就会由于疲惫而受到抑制,形成联想阻断。因为神经活动降低,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于是,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们会先对字的读音感到困惑,继而失去对字义的联想能力,最后甚至“不认识”这个字了。

二、如何破解?
由于这种现象主要引起于大脑疲惫,因此需要让眼睛休息一下,或者给它看点新鲜的东西,转移一下注意力。

三、只在看汉字时才会这样?
其实这个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而且不仅仅是汉字,英语等其他文字符号也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我们面对一个熟人或者本来已经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也会觉得陌生。

四、百害而无一利?
当然不是,持续刺激会减弱大脑的神经活动,但对于那些本不该过分活跃的活动,就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得到抑制。
例如,已经有学者发现,语义饱和在演讲焦虑上具有抑制作用。对于饱受口吃折磨的人来说,不断地重复一些单词,使大脑神经疲倦,也可以弱化由此而产生的焦虑状态。

总结:
1. 这是一种语义饱和现象,大脑因为持续接受重复的刺激而产生了疲惫,所以进行了一次小小的罢工。
2. 针对这一现象,可以暂时离开相关环境,看看其他东西,或是闭上眼睛休息一段时间。
3. “语义饱和”现象非常普遍,存在于中文、英文,甚至听觉、嗅觉等各个领域。
4. “语义饱和”现象可以缓解因神经过于兴奋而带来的焦虑。例如,口吃和演讲焦虑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