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很自信却被斩,自信是只信自己不信别人吗?等于骄傲和没有自知之明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15:34:47
做一件事时,自信与不自信,是不是要看自身的条件和处境?
条件不具备,自信也得失败!反之不自信,也成!这样一来自信的意义何在呢?

有人曾经拿马谡和关羽立军令状的事情来做对比,一死,一不死.何也.并不仅仅是因为关羽是刘备的兄弟,更重要的是时机不同.
关羽之时,刘备没有领土,缺少将领,军威根本无从谈起,将领反而成了保命的护符.就算没有三国演义所谓的诸葛亮的"预知",他也不会真的被处死.
马谡被斩,所处之时,蜀国建立多时,大小将领无数(并非勇将才称之为将),马谡在领取上谕,而更改,美其名曰: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然而他忘记了,他所要面对的对手是诸葛亮都尚且忌惮的司马懿,初领军务的马谡,如何是万事小心警慎的司马懿的对手.
自信?在连对手有多厉害都不知道都忘记了的情况下,说自信?是愚蠢,而不是自信.曹操不听谋臣之言,被火烧赤壁;袁绍不听谋臣之言,乌巢粮仓被烧;这就是你认为的"自信"吗??
诸葛亮不喜欢魏延,尚且在魏延提出建议时,加以思考,派兵出防,以防万一.马谡呢,王平的话,他听了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难道不是吗.
其实,马谡之死,除了该死,还有就是替死.替诸葛亮死.诸葛亮才是街亭失守的重罪人,岂是自贬三级就可以责罪的.
马谡,善攻不善守耳.

是啊,在我看来认为是.
古时候的天时地利人和,至今我都认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时地利人和各一边的结果是三国之地归司马,在司马懿之时,三国已经暗弱,天时地利人和之机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反而司马家在魏占天时,谋反司马家的都被诛杀,可谓占据人和,地利就更不用说了,三国以魏为大,却地方丰腴,诸葛亮之所以七出岐山,就是知道让魏国发展下去,蜀国必然灭亡.
但姜维那时候还出征,却是个错误.诸葛亮几次出征未能成功,国力已然不足,不思修养生息,妄自出兵,实际是没看清形势.
撤远了,抱歉.总之我认为自身条件和处境对发展限制很大.自信,只是成功的先决因素.自信的平常家庭的人,在没看清自己的实力的情况下,失败是很容易的.如果看清自己内在实力和外在实力,加之自己的自信,成功再望.
财力够,当然外在实力就足够,为什么有钱人好创业.财力就是地利.天时随时有,人和则表现在内在实力与自信上了.
当然,你可以当我在放屁.

马谡不是没有自知之明,马谡很有才,诸葛亮斩马谡时落泪不忍。而马谡属于那种不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