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之厚,君之薄也”的"薄"怎么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5:29:15

bo
一般单音节用bao:纸很薄
双音节用bo:单薄

形容具体事物的厚度用bao:薄饼
抽象用bo:薄情

而古文中应是后者bo的用法,故用薄

记忆这个多音字,只要记住几个读bao的情况就可以自己分析了:很薄、待人不薄、酒味儿薄

两者可以通用的词:如履薄冰、瘠薄、淡薄、薄田、薄酒

  1. 薄 [bó]:薄弱。

  2. 原文: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

  3. 译文:

    越过其他的国家把远方的国家作为自己的边邑,你知道 这样很难,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实力雄厚了,你的实力就相对削弱了。

我觉得任何古文,都要按当时当地的读音去读,才有韵味,现如今,就算是照着古文字典里面编的读音去读古时的文章,都并不一定是过去的口音。历史,是没有办法完全还原的,只有尽量往上靠。写这篇文章时处于什么时期,作者是哪里人,那里当时的口音是怎么样的,当时官方用语的读法是怎么样的,都要考虑进去。秦朝时能能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并不一定能统一读音,就算到现如今,都有很多人不会普通话,何以要求过去人的能统一语言的读音?所以,读古文,重在读意。所谓后来人的标音,给不同的朝代都大致标上那个音,我觉得,只是统一如今的人的读音的一种做法。比如说清朝的人学习唐朝的诗时,清朝的人他的读音对吗?一脉传承下来又有很多误区,只是,尽量往平仄和押韵上口的方面靠着去读了。你读屈原的楚辞,用他的家乡话读,才能读出那个味,用普通话读,完全是去读义。

薄bao,第二声。

意思是领国土地增加,实力增强,相对而言,您的土地就变少,实力就减弱了。

bo
阳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