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什么有两个副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2:49:15
正常的古典派奏鸣曲应该都是一主题一副题啊!

第一乐章 从容的快板,e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这是洋溢着淡淡伤感的乐章, 寂寞的情怀,呜咽般的哀诉,深深地打动了人心。
  这一乐章相当独特,它采用传统的奏鸣曲形式,但不用引子,直接从宁静、诚挚而伤感的第一主题开始。这主题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相隔几度齐奏奏出,而中提琴和大提琴则用一些上行的和弦分解进行作为陪衬;这个主题由两个音在各种不同高度和音程不断反复组成,它的效果好像是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提问一般,而在这音型间的间歇休止,则是木管乐器对小提琴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作出的不完满的答复——像这样絮絮不休的对话组成了乐章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以变奏的方式反复陈述,节奏也更趋活跃,它的发展开始具有越来越热情和紧张的特性。随后,第一主题本身很快便为连接段的新主题所打断——这好像是战斗的信号,是对现实的召唤,它那英雄性的合奏在很大程度上与前面的抒情主题构成对比。这主题分明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由木管乐器奏出,后半部分则用乐队全奏。连接段坚定的主题在全乐章中或明或暗地呈现十次左右,而且每一次都是不期而然地出现,有力地活跃了整个乐章,特别是发展部的音乐。

  不多久,大提琴和法国号又奏出第二主题,它宽广、壮丽,是作者创作中最美丽的抒情旋律之一。此后还有一个更明朗的大调插段,它把音乐导致带有胜利号角的凯旋性高潮。但突然间色彩又起了变化,音乐重又回到悲戚的第一主题上来。

  发展部开始了,它像作者通常所习惯的那样,比较压缩和紧凑,在这里,可以看到呈示部主题进行着各种新的结合,调性的频繁转换也显示出作者的创作特征。再现部以乐章的第一主题放宽节奏重现作为开始,它依然贯串着主题不停顿的发展。最后,充满戏剧性的尾声篇幅相当扩展。这里,第一主题具有了悲剧性的形貌,它的音响强烈(ff ),用乐队全奏形成了全乐章的最高潮。这一乐章的不同情绪的自由转换,使音乐具有一种叙事的性质,它的结尾好像是最后乐章的内心大灾难的预告一般,换句话说,整个交响曲的基本发展线索,即从伤感到悲剧的演变,在这一乐章中已经露其端倪了。

  交响曲的当中两个乐章,都是从第一乐章进入最后乐章间的过渡,它使人们暂时忘怀那些烦恼而沉醉在这宁静和安谧的欢乐之中。

这个真不知道,没听出来,勃四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