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政治制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9:17:51
三省六部制和丞相制度是什么关系,二府三司制跟三省六部制和丞相制度有什么关系?
dyzxdsl说的对不对那

无聊

无论是三司制还是三省六部制他们与丞相制度都是相对的,为了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历届皇帝都会想方设法去分割相权,因此三省六部制和三司制就形成了。所以说三省六部制、三司制与相权是一种对立关系,他们都是皇帝为了彼此牵制对方从而使皇权高度集中的体现。
附: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
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炀帝曾封杨素为尚书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亦职为宰相。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
二府三司制
宋代中央行政体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指“盐铁度支”和“户部”。中书门下是宰相机构,掌握人事权、副署权、监督权、谏诤权等。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关,文官充任。三司总管国家财政事务。互不统属,宰相权力制衡。

唐朝丞相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和三省六部制分别是宋代和唐代的丞相制度
这两句就讲到了他们的关系.

.....................................................................
三省六部不算是唐朝建立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