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的名字为什么和其他皇子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6:32:18
爱新觉罗◎顒琰,其他皇子是‘永’字,而不是‘顒’,这是怎么会是,会不会是像雍正那样避讳?但是在他登基之前也是‘顒’字,恕吾愚昧,哪位高人指点一二。

事实上在被立为储君之日起,他的命就改了。一种是像雍正“霸道”,下令改了出自己以外所有人的辈分,但多数做法都是改自己的辈分是指如其他皇子不同。所以在他当太子的时候,关于他的称呼伙计在都由“永琰”变成“顒琰”。

避讳。登基之前还是用“永”。

清代从康熙以后的近支宗室都按“胤永绵奕载溥”排辈分。但有些皇帝即位后,为了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要么选择让兄弟辈的改一个字,如雍正把兄弟名字中的“胤”字都改成“允”;要么选择自己改一个生僻一点的字,如嘉庆把“永”改成“顒”,道光把“绵”改成“旻”。但也有些皇帝是不改的,如乾隆、咸丰、同治、宣统,他们的兄弟辈都不用避讳,但其他人是不能用皇族辈分的,就算是宗室,远支的也不行。

在中国,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是个很老的传统,但是清朝确实在这个问题上是比较复杂的,首先是顺治时出现了第一次例外。因为顺治叫福临,所以顺治帝下诏说他的福字不用避讳,以免全天下的人无福。第二次出在雍正时,雍正帝的皇位得来可以说不正,也可以说侥幸,反正就是很麻烦。所以他继位后及其重视皇权的唯一姓,所以连他的兄弟们都要避讳,把名字里的胤改成允。再一次就是发生在嘉庆的身上,因为永字也很普通,所以在乾隆的建议下,嘉庆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顒,这样一来天下的人基本上就没有避讳的问题了,这个传统保持到他的儿子道光继位市,道光把自己名字里的绵改成了旻。但是后来的四位皇帝又放弃了这一传统,他们的规矩是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不避讳,就是奕、载、溥三个字,名字的第二个字仍然避讳。

乾隆给改的,因为这个字太常用了。如果要避讳,那别人就没法写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