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的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3 10:38:31

此句出于《论语 子路篇》。
先看于丹的解读:
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也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这个人要对社会有用,就是你要为社会做事。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内心的良好修养以后,不可以每天只陶醉在自我世界,一定要出去为这个社会做事,你要忠于自己的使命,要做到“不辱君命”。这可不容易,因为你不知道你所要承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使命啊。所以这是孔子说的“士”的最高标准 。
我的翻译:
在个人行事上能有做人的标准,出往社会做事,不辜负君主的任命,这可以称之为“士”了。

《论语》

这句话中,既表明了“士”的官吏身分,同时也指出了作为一名“士”的最基本条件和责任:一是要“行己有耻”,即要以道德上的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即在才能上要能完成国君所交给的任务。前者是对士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后者则是对士的实际办事才能方面的要求。而这两方面的统一,则是一名合格的士,也就是一名完美的儒者的形象。荀子写了一篇题为《儒效》的文章,其中对于儒者的形象和社会作用是这样来描写的:“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美俗”就要不断修身,提高道德品质,以身作则;“美政”则要“善调一天下”,为社会制订各种礼仪规范、政法制度等,以安定社会秩序和富裕百姓生活。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己的行为,要有羞耻心来约束,“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出使外国,能完成外交任务,这样的人就叫做士。

行己有耻:自己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能够约束自己;

使于四方:一生以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使命;

不辱君命:不做一个君子不该做的事;

可谓上矣:这样的人才是真君子。

扩展资料

行己有耻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很讲究“耻”,耻即行己有耻,做人做事有所不为。

《论语》中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羞耻心是做人的底线,是道德自律的基础,有耻才能有所不为。人而无耻,就会无所不为。人不可以无耻。

孔子提出“古之学者为己

“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的意思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一阵子,可谓至圣矣!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 急求文言文翻译: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出自《论语》哪一篇 诵诗三百,授只一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的解释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怎么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