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戴锌,谁能给介绍一下他本人和他的发明,越完整越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8:49:03
就是清朝时发明新式火枪(机关枪原型)最后却惨遭流放的戴锌。

戴梓1649~1726) 中国清代火器制造家。字文开,号耕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长诗书绘画。曾制造了“连珠火铳”和“子母炮”。
  清康熙十三年(1674),康亲王杰书奉命赴浙闽征耿精忠时,闻知戴梓才名,礼聘其从军。据《清史稿》记载,戴梓曾向康亲王献“连珠火铳法”,因其随军有功,升为监军道。十九年,康亲王班师回朝,康熙帝召见戴梓,重其才,授其翰林院侍讲官职,入南书房,并命他参预纂修《律吕正义》。
  二十六年,康熙帝指令戴梓监造“子母炮”(即冲天炮),八天即造成。炮长二尺一寸(约 0.672米),重约300斤(约180千克),便于携带。铸造炮弹外形如瓜状,每枚重20~30斤,内装“子弹”,此炮发射时,“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康熙帝观看试验,十分高兴,封此炮为“威远将军”,并命人把戴梓职名镌刻于炮身上,以表彰其功绩。三十五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在战斗中,“以三炮堕其营”,而获胜。后来,戴梓被传教士南怀仁、朝臣陈宏勋诬陷,革职放逐铁岭,靠卖字画为生。后虽得到赦免,但在返京途中逝世,终年78岁.
  戴梓所制“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牡牝。扳一机则火药弹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弹丸乃尽,始需重贮”。这种可以连续发射28粒子弹的连珠铳,其原理虽与机枪有所不同,但与机枪连发的设计思想是一致的。可惜的是这种新发明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结果“器藏于家”,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国枪械发展史上,戴梓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你去GOOGLE,查“戴梓”,再查“机关枪”,马上能查出至少十来篇大骂“满人皇帝” 康熙如何如何看了戴梓机关枪大怒,以为“骑射乃满州根本”,发配戴梓到关外的文章。真实情况如何呢?康熙帝是说过“骑射乃满洲根本”之类的话,但这和戴梓机关枪以及他的发配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
  首先,戴梓的发配是因为张献忠的养子向戴梓索诈,而妒忌戴梓的人如传教士南怀仁等乘机陷害的结果。

  清史稿中戴梓记录如下:
  “戴梓戴梓,字文开,浙江钱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