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计划调控的多少来作为区别他们的一个条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6:36:14
?????????????

很大的误区就是,社会主义并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并不在于行政调控!

“计划”与“市场”,“调控”与“放任”,实际上是市场经济模式中的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自由派”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和以哈耶克、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为主要思想,主张市场经济中国家、政府不应以任何方式干预经济自由发展;而“计划派”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为主要思想,主张经济的发展必须由国家进行行政指导,防止盲目投资和过度开发。这两种对立思想都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是完全的计划经济,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认识到,姓资还是姓社,与国家控制多少无关。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宏观调控引导经济发展”就是社会主义,这只是近些年的说法。再早人们还认为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认为搞市场经济、民营企业就是离经叛道。这些今天看都过时了,那将来有一天,人们是不是也会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也过时了?

其实邓小平理论早就阐述过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个论断,从根本上摆脱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喋喋不休的争论,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生产力观点出发,阐述了什么才是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认识的深化,对于“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人们有了更新的看法。有些看法已经被官方承认,写入了法律法规,比如“毫不动摇地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等等。还有一些更激进的看法,比如“社会主义其实是一场广阔的社会实验”,把社会当作容器,人作为材料,制定法律法规来塑造一个社会。还有“社会主义就是改革开放”,无止尽的改革,无休止的开放。这些观点目前尚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

不论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只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应该吸收的,这就是邓小平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