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为什么叫“评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3 08:54:43
评说以前好像叫“说书的”,是说书上的内容,还可以理解,不过现在为什么叫“评书”呢,似乎也只是讲故事,而不是主要对书的评论吧。

「评书」就是「说书」,也叫作「评词」、「评话」,台湾本地叫作「讲古」。而说评书的人叫作「说话人」,所用的稿本叫作「话本」,其中宋、元时代的话本在我中华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明、清时代发展的章回小说,也有著很大的启示跟影响,所以评书跟古典小说之间一向都有著血肉相连的关系。
评书的起源甚早,据可靠的记载,早在隋唐时期,民间讲说故事的情况就已经到处在流行了,评书虽然不是有说有唱的「讲唱」(唐代盛行过),而是光说不唱的项目,但是说的技巧是相当高明的。因为评书的立意,就是「古事今说」,除了讲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之外,还有藉此评论是非得失的作用,在过去教育不普及的年代跟古老的农村社会里,听评书就像在听说历史,是具有教化跟娱乐的双重作用!

宋代是说话人最风光的时代,也是「话本」最辉煌的时代,当时不但有专门讲小说的(讲述灵怪、传奇、公案…等)、说经的(专说佛经与参禅悟道的故事)、讲史书的(讲说前代战争兴亡的故事),还有两人合演,类似猜谜、趣味问答等的文字游戏,甚至伴有歌舞的「合生」。

宋代有专供说唱艺术表演的场所,叫作「瓦舍」,意思是取其易聚易散的「来时瓦社,去时瓦解」性质,其中较为小型的场所则称为「勾栏」,这和民国以来北方杂耍荟集的场所独有的景象非常雷同,例如北平的天桥、天津的劝业商场、济南的大观园、开封的相国寺大都如此。

曾有句俏皮话是:「听说书掉泪——替古人担忧」,这宋代说书人所展现的魅力在《醉翁谈录》甲集卷一有生动的描述:

「说国贼怀奸从佞,遣愚夫辈生嗔;
说忠臣负屈衔冤,铁心肠也须下泪;
讲鬼怪,令羽士心颤胆寒;
论闺怨,使佳人绿惨红愁……」

这和现代评书艺人所发挥的感人力量,殊无二致呀!

评书是纯粹说的表演艺术,它和其他说唱艺术有著迥然不同的表演形式,一无布景、二无伴奏、三无下手(帮说的),仅是一把扇子、一块醒木(惊堂木 ),加上桌椅,就是它的全部道具,所以它是一种具有高难度的表演艺术。评书必须说的绘声绘影,同时还需「绘情」、「绘心」,个个都必须是擅用语言描绘的能手。

评书讲说的技巧,如同写文章一样,叫作「笔法」,有正笔、倒笔、伏笔、暗笔、插笔、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