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龙反应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5:03:06
有谁知道黄明龙反应的具体原理和危险因素的吗?

全称应为“乌尔夫-基日聂尔(Wolff-kishner)还原和黄鸣龙改进法”
醛酮在碱性条件及高温、高压釜或封管中与肼反应,羰基被还原成亚甲基
该法的缺点是需要高压封管和无水肼原料,反应时间长,产率不太高。194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黄鸣龙在使用这个方法的过程中,对反应条件进行了改进,他将醛酮、氢氧化钠、肼的水溶液和一个高沸点水溶性溶剂(如二缩乙二醇)一起加热,醛酮变成腙。然后将水和过量的肼蒸出,当到达腙的分解温度时,在回流3-4小时。该方法适于还原对酸敏感的醛酮 _
R1-C=O+H2NNH2=====> R-C=NNH2 <====>[RC=NNH- <--->R-C-N=NH]
| | | |
R R R _ R
<=====> R-CH-N=NH <==========> R-CH-N=N- --> R-CH ---->RCH2
| | | |
R R R R

LZ你留下联系方式,我有一份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