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好事近〉「烟外倚危楼」赏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6:34:15
这首词大约作於甚麼时期?表达了东坡先生的甚麼思想感情呢?

宋 - 苏轼 - 好事近
【年代】:宋
【作者】:苏轼
【题目】:好事近
【内容】:

烟外倚危楼,初见远灯明灭。
却跨玉虹归去,看洞天星月。
当时张范风流在,况一尊浮雪。
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

此词名扬于时。苏轼有题跋云 :“供奉官莫君沔官湖南,喜从迁客游⋯⋯诵少游事甚详,为予道此词至流涕。乃录本使藏之。”黄庭坚跋此词云:“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全词题为“梦中作”,系写梦境,先写出中漫游,再写飞云空中变幻和醉卧出藤阴下。整首词出语奇警,意境幽绝。
起首二句,写春路、春雨、春花 、春山、春色,环环相扣,宛转相生。春路上下了一场春雨,给人以浥尽轻尘的快感;春雨过后,春花盛开,给人以无比绚烂的印象;而春花一动,整个山间又出现一片明媚的春光,遂使人目迷五色,如入仙境。作者仅用寥寥十一字就写出了一个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奇特境界,为全词定下了基调。三、四两句,紧承前意。“行到”一句,与首句“春路”相应,点明方才的一切乃词人的梦魂在春路上行走所见,而这条春路,傍临小溪,曲径通幽,越走越深,境界越是奇丽 。“有黄鹂千百”,则把这种奇丽的景象充分地渲染出来。“小溪深处 ”,应是一个静谧的所在,黄鹂或许正在树上栖息。词人的突然来到,打破了一片岑寂,无数黄鹂立刻喧腾起来。上有黄鹂飞鸣,下有溪水潺湲,再加上满山鲜花烘托,境界何其优美。
过片二句,镜头移向天空,只见飞云变幻着各种形态,竟象龙蛇一样,在碧空中飞舞。“夭矫”二字,写出龙蛇盘曲而又伸展的动态 ,极富于形象性。“空碧”即碧空,因押韵而句法倒装。碧空万里,龙蛇飞舞,这个景象煞是壮观。它象征着词人在梦境中获得了一刹那的精神解放。对作者用语和造境之奇特,清人陆云龙评曰“奇峭”(《词菁》卷二 ),陈廷焯评曰“笔势飞舞”(《词则·别调集 》)。所谓“奇峭”者,当是指景象奇伟,格调峻峭 ,非一般绮靡之作可比,也与少游其他作品不同 。所谓“笔势飞舞”,是形容词笔纵横捭阖,笔端带有感情,落纸如龙蛇飞动,奔逸超迈,运转自如。
“醉卧”二句,由动至静,在静的状态中,创造了一种无我之境,反映出词人消极出世的思想。在古藤浓阴的覆盖下,词人酣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