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关东军进攻苏联为什么失败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6:02:13
苏联和现在俄罗斯一样,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西部可以说是地广人稀,这样一块大的土地上人口那么少,驻军肯定就少,补给肯定也少,为什么日本还是会输?照理说日本强占东北三省数年,后备补给肯定充足,人数也绝对比苏联多,这样都输说明什么?

日军兵败,简而言之有如下几个原因
1、装备落后
日军的坦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大低于苏军
2、战术过时
战术上更是沿用日俄战争时期的步兵集团冲锋战术
3、盲目自大
以士兵的血肉之躯对抗苏军钢铁洪流
4、地形不利
加上诺门坎地区又是利于坦克集群展开作战的平地

关东军与苏军在蒙古的诺门坎发生军事冲突
关东军与苏联的机械化部队交火
关东军完败

当时的苏联军队已经是一只装备了大量重武器,尤其是坦克的军队了
其坦克和重火力配置远远多于日军,而且其战术已经具有机械化作战的雏形

日军的坦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大低于苏军
战术上更是沿用日俄战争时期的步兵集团冲锋战术
以士兵的血肉之躯对抗苏军钢铁洪流
加上诺门坎地区又是利于坦克集群展开作战的平地

日军兵败,简而言之有如下几个原因
1、装备落后
2、战术过时
3、盲目自大
4、地形不利

有关诺们坎战役的资料你自己搜吧

在二战前后苏联日本共交手2次,第一次是1939年哈拉哈河战役(诺门坎事件)。第二次是1945年帮助中国消灭关东军。哈拉哈河战役中,苏军启用朱可夫,而且十分信任他,满足一切要求,只要对战争有利。使用最新的BT型坦克。战斗中苏军把坦克集中使用,伴以步兵和航空兵,第一次把大纵深作战用于实战,也第一次让人们真正认识到坦克的威力 而日本对坦克的概念还是一战的概念,分散使用协助步兵。虽然都是坦克步兵一起作战但苏军以坦克为军队的主力,步兵协助坦克消灭进入坦克射击死角的目标,或是步兵。而日本仍以步兵为主力,因此行军,部署动作很慢,远不及苏联。因此惨败,苏军以伤亡不到1万人的代价消灭日军2万余人,俘虏数万。第二次苏军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位指挥官率领百万雄师向东三省的关东军发起最后一击,此时的苏军经历了苏德战争的洗礼,无论是指挥官的战略战术,单兵作战能力,经验,各兵种协作都比战前大大提高,可以说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丝毫不逊于美军。而日本由于被中国人民以游击战拖了8年,元气大伤:兵员,战术战略都已经没有新创意了,只会用冈村宁次在1941-1942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