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进攻苏联他有没有和日本联合进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10:22:29
那他为什么不和他一起进攻苏联呢?这样至少可以制止西泊利亚军的西进可以减缓德军的压力?

1、贪婪成性。东南亚丰富的粮食、橡胶、矿产和重要的石油资源对侵略成性的日本来说是巨大的宝藏,日本对此久已垂涎,南进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相形之下,贫瘠荒凉的西伯利亚对日本强盗的诱惑要小许多。
2、欺软怕硬。日本民族一贯欺软怕硬,当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日本的国门后,日本立刻匍匐在西方列强的脚下,但当其实力增长后便渐渐的张狂起来。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日本精锐的关东军败在了朱可夫指挥的苏蒙联军手下,日军20000人阵亡,实为日本明治建军以来第一惨败。这使欺软怕硬的日本对苏军颇为忌惮,在德国没有真正摧毁苏联红军以前,日本还不敢对苏联轻举妄动。相形之下,守卫东南亚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德军的打击下摇摇欲坠伤痕累累,闻到血腥气的日本豺狼又怎会不蠢蠢欲动趁火打劫呢。
3、狗急跳墙。1941年7月,美国宣布终止对日本出口石油,直到日本退出中国为止。这对85%的石油要从美国进口的日本来说无异于被一把掐住了咽喉,但日本豺狼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中国这块肉从嘴里吐出来的,日本把目光转到了久已垂涎的东南亚的石油,而美国太平洋舰队则是日本抢劫东南亚的最大障碍,于是狗急跳墙的日本就只有提前对美国下手了。

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远东苏军兵力。“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时,日军估计远东苏军超过30个师,60万人,2700辆坦克,2800架飞机,鉴于“诺门坎事件”惨败的教训,认为是日军难以对付的“涩柿”,只有在远东苏军师减少到原有1/2即15个师,坦克、飞机减少2/3即分别为900辆和1000架左右的“熟柿”状态时,才能“瓜熟蒂落”出兵进攻;
二是德军进攻苏联形势,当德军受挫于莫斯科城下时,日军已基本放弃“北进”苏联的方针。加上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日本为避免军事机器瘫痪(日本90%的石油需要进口),为夺取东南亚石油资源而最终决定“南进”太平洋。可见,中国战场形势对日军无论北进还是南进都影响不大。
“诺门坎事件”苏联大破日军------鲜为人知却又深刻影响二战结局的战争

本来德、意、日三国结盟时商议了联合进攻问题,但是日本太自大,单独进攻前苏联,结果在诺门坎受到了朱可夫指挥的苏军的合围,损失巨大,只好定下南下的战略,德军只能单独对苏作战。

因为日本在和苏军的诺门坎边界冲突中,领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