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0:55:20
我厂是造纸废水的处理,原来的工艺流程是:集水井-斜网-混凝沉淀-初沉池-调节池-冷却塔-一段A1/O-中沉池-二段A1/O-二沉池-排放.由于进水量增大的原因,后来对工艺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就在冷却塔后增加了一个35000m3/d的厌氧池,厌氧池出水依次进入两段A1/O池.经过三个月的调试,水仍然不达标.而且自从有厌氧出水进入两段A1/O池后,水变得越差了,若厌氧不进水的话(还是用原来那工艺)水处理得还很好(在水量小的情况下).我想请问下,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我们厂目前进水是这样的:部分水还是从冷却塔直接进两段A/O池,而另一部分则从冷却塔进厌氧池再在两段A/O池.调节池PH控制在8.8-9.0之间,厌氧出水我们想控制在6.8-7.2.但目前还未达到.现在就维持在6.3-6.5.请问调节池PH控制范围对不?

  1. 《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作者张建丰,可供从事污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参考使用。活性污泥法相配套的物化处理系统概述、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活性污泥性状分析法、活性污泥法处理功能判断实例、活性污泥法运行故障的应对方法、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活性污泥法运行工艺故障处理方法交流实例及工艺控制管理者素质提升概要。

  2. 内容提要:目前在污水、废水处理工艺中担当重要角色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已具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非常成熟的工艺,教材和参考书籍也很多。但是,纯粹来源于实践方面的参考指导书籍却相对较少。所以,很多水处理专业人员拿着教材和一些参考书籍却很难实际运行工艺故障给出明确的答案。本书作者以不同的视角,完全通过实践经验来解答活性污泥法运行工艺中的故障原理、对、持续改善等问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句和详尽的分析方法,使读者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情况下,迅速补充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

是不是把厌氧改好氧试试?

调节池调节pH了吗?或者加点药吧,可能是pH不对。

最实在一点的办法,分析一下出水,到底是哪些方面不达标。对症下药。

补充:

专门为你查了书,好氧菌的最佳pH是6.5--8.5....
也就是说,应该在弱碱性下,效果最好.

而厌氧菌最佳pH是6.7--7.2...
也就是说,最好是在中性条件下,效果最佳.

书上还有2句话,为你特别留意了一下.
pH的突然变化对系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并且是不可逆转的,故保持pH的稳定非常重要.
在生物处理中,保持pH值在适宜范围非常重要.否则会导致生物酶活性的降低,微生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我猜想是不是你的厌氧池和好氧池的比例不搭配,厌氧池的流量大,后面的好氧池的容积小,导致流量更大,污水几乎没什么停留时间,从厌氧池出来,待了不会就从好氧池中出去了,导致污泥反应很不充分,水质变差。要不你说不用新建厌氧池(流量小)时处理效果很好呢。我非专家,呵呵,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