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算得上是三国第一政治家,那么荀令君是否可排第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8:55:28
就我个人看来是可以的,但要能够有充分的事实论据能够说服别人才行。
...真正支持荀令君的原来没几个,真正认识到他价值的更没几个!至少现在一个也没有出现。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荀彧在曹操的猜忌中病亡于寿春(一说受到曹操的暗示而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的政治管理能力是三国中最优秀的之一,但是排名这个东西是没有实际根据的,不能因为《演义》的神化就永远诸葛第一,楼上几位同志所说的政治家无疑是三国时期的优秀人才,所以只能有这几位优秀的,而没有第一,第二之别。

曹操东征西讨,内政全靠荀令君,仅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就足以让他名扬天下,还有先灭吕布后灭袁绍,劝曹力敌袁绍,他推荐了荀攸,被曹操称做“吾之子房”。
建安元年(196),汉献帝因李榷、郭汜之乱,从京城出逃,靠韩暹、杨奉的保护,来到残破的洛阳。这时,董昭等谋士劝曹操乘机将皇帝奉迎来许昌,但曹操担心一时难以制服韩、杨等人,故而犹豫不决。荀彧坚定地支持奉迎皇帝的建议,他对曹操说:“当年晋文公是因为接纳了周襄王而使天下诸侯像影子一般跟从了他,汉高祖东伐贡羽时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帜所以天下归心。”曹操在荀彧的鼓励下,将汉献帝从韩暹、杨奉手中解夺过来奉迎到许昌,并以许昌为都城,号许都。汉献帝拜曹操为大将军,拜荀彧为侍中、尚书令。因荀彧官拜尚书令,故后世多称其为“荀令君”
是对他的一种尊称

荀彧的话 个人认为各有千秋 但是也算是顶级人物 我支持荀彧 因为看三国 不能光看演义或者 对哪个人物有偏见 就像易中天所品 诸葛亮选刘备不选曹操的理由一样 曹操的人才太多 竞争力大 而刘备政治人才稀少 古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