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不过是一个定义罢了,有人说明一下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9:13:47
为什么有的东西生产时间短反而价值大而有的时间长反而小?

劳动时间,不是生产时间!
你要首先搞清楚劳动时间的定义,这里的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比如,一个商品由一个熟练工人1分钟就完成了,而一个新人要用1个小时,表面上看熟练工人生产时间短,但他包含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确多的多,比如他所受的教育,达到这种熟练程度的花费等等,都要折算成无差别人类劳动来计算,如果他也用5个小时来完成的话,那这件商品或许就成为一件艺术品,价值自然也就更高,因为他1分钟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等于别人1小时,那他用5分钟做出来的东西,价值自然是别人的5位,价格则可能更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东西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计算,只是帮助我们用来理解资本主义市场的东西!
再者,价值不等于价格,你不能认为价格高就价值高,因为价格在价值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利润的问题,而有些比如垄断利润还是相当高的

商品价值并不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首先展示的是他的价值理论。这一章里,马克思首先认为“商品的价值即商品物化的抽象劳动力”,所以必然认为商品的价值量即商品物化的抽象劳动力数量,——这就是“价值量等于劳动量”的全部含义。然而在这两个判断之后,马克思又认为:决定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量,而是社会必要劳动量。作者认为,前后观点自相矛盾。

价值量如果由劳动量决定,则个别商品的个别价值量必然由其物化的个别劳动量决定,因为只有个别劳动量才是个别商品的个别价值量;个别价值如果不由个别劳动量决定,则价值就不是由其物化的劳动量决定的。

矛盾当然是由后一观点的错误产生的。“价值为物化劳动”不容怀疑,那么,“价值量等于劳动量”自是不易之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既然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52页),那么,它实质上就是使用价值完全相同的所有商品的平均劳动量。价值量一旦由平均劳动量决定,则商品将不再存在个别价值、个别劳动量也与价值无关了。没有了个别劳动量,又怎么会有平均劳动量呢?没有了个别价值,又怎么会有平均价值呢?说商品的价值不由个别商品价值决定而由平均价值决定,正如说人的体重不由自身体重决定而由所有人的平均体重决定一样,是十分奇怪的。它表面上看是对商品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