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无我,在世人眼前是否无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2:14:36
如果我真的到了无我那种境界,但在别人面前会视我无我吗?请问高人怎么样才是无我的概念。

清人张潮<<幽梦影>>曰:无善无恶谓之圣人,善多恶少谓之贤人。

  又中庸曰:圣人无名。

  故先无善无恶,然后无名,谓之无我。善多恶少,常自省身,然后教化他人,谓之贤能,此则以吾为准,以身作则,谓之有我矣。

  如此,则孔子可谓之贤也,老子可谓之圣矣。

  夫孔子者,门徒数千人,其贤能者七十二,而称于当世,名显于千秋。曰:“学而优则仕”,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观其一生,严律己而诲他人,乃知有我,唯有我也,以为他人先,善矣,夫唯大贤可以为之。

  夫老子者,生平鲜有所闻,而传其骑青牛出函谷,渺然不知所踪,唯道德经一卷传世,略略五千言而已,曰:“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曰:“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此亦有我,而至矣,故无他。夫唯无他,故无善恶,然后可窥无我之境矣,故老子可谓之圣矣。

  又夫孟子,上承孔子,游说帝王而教化百姓,欲己之策行于世,而牟利于民,亦贤者也。而观夫庄子,道家一脉也,楚王请为相,庄子辞曰:“吾愿拽尾涂中矣。”故儒者经世济国,而道家清静无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而庄子以为皆有所待也,夫唯无我,故能无所待,然后翱翔九天之上矣。

  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夫辩者,常以己论加诸他人,欲他人皆从之,此谓之有我,若天下人皆从之,则其名显矣,若行善于世,则流芳百代;行恶于世,则遗臭千年。

  夫圣者,名不显于当时,论不加诸他人,不行善恶,不与人争,常敬人而远之,与人相交而淡如水,独修身养性,谓之有我,且唯我,故能以有我而入无我之境,圣矣,夫贤者不能也。

  世事如是,余观之览之,为文以记之,斯不善己恶己,非为宣扬教化,夫乐闻者闻之。

  能理解多少就是多少吧,鄙人一家之言

这个问题有些深奥,没想过

哈哈~去看看《福星高照》系列(哪部忘了)里那位练习隐身术家伙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