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后传说的什么内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6:59:49

水浒后传》是《水浒传》的众多续书中艺术价值较高的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鲁迅先生对此有过专门评价。它叙述了《水浒传》中幸存的三十余位梁山好汉和部分英雄后代的命运。由于奸臣迫害,他们揭竿再起,或重举义旗,杀官造反;或远赴海外,创立基业。而当金军南侵,国家危亡之际,他们又舍身忘死,奋勇抗金,表现了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但宋廷割地求和,他们报国无门,只得开赴海外暹罗国,传播中华文明。本书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传神,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形象逼真,引人入胜。

《水浒后传》同原书一样,故事也是从梁山泊开始。弃官家居的阮小七到梁山泊祭奠宋江等亡灵,被原蔡京爪牙张干办捉拿。阮杀死张干办,携母出逃,路遇开酒店的孙新、顾大嫂……小说情节由此展开,逐一带出散居各地的原梁山好汉,因不堪奸臣恶霸的欺压,纷纷再次造反,啸聚登云山、饮马川等地。隐居太湖捕鱼为生的李俊,则和花逢春、乐和等与湖霸、贪官斗争,因大湖地盘不足发展,终效古虬髯客故事,出海谋取王业。不久金兵南侵,陷汴京,掳徽、钦二帝。李应、呼延灼等众英雄遂以报国勤王为己任,加入以李纲、宗泽为首的抗金阵营,抗击金兵,并处死祸国奸臣蔡京、高俅等四凶。后迫于形势,冲破金兵重围,弃寨出海,与李俊会合,立李俊为暹罗国主。

《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字遐心,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吴兴)人,约生于明万历后期,卒于清康熙初年。明亡后他不愿做官,靠卖卜为生,并与顾炎武、归庄等组织惊隐诗社。除《水浒后传》外,他还作有《续二十一史弹词》,但没有留存下来。他以亡明遗民自居,常有国破家亡的不平与伤感。《水浒后传》第一回中序诗云:“千秋万世恨无极,白发孤灯续旧编。”可见这是他晚年寄寓感慨之作。原书八卷四十回,后蔡元放析为十卷,每卷四回,略作修订,遂为流行之本。

《水浒后传》虽谓《水浒传》续书,实际与当代历史的关系极为密切。此书最初付梓于康熙三年(1664),其写作年代当在顺治、康熙之交。当时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已基本确立,但南明桂王、韩王的政权尚系于奄奄一息中,各地民间的反抗浪潮犹此起彼伏,海外郑成功占据台湾,也是反清的重要基地。与此对应,《水浒后传》的背景,是金兵南侵、宋室危殆;李俊等人斗争的对象,起初是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但自十四回以后,即转为高俅、童贯、蔡京父子、杨戬等